(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咸宁市通山县大路乡犀港村村委会,被告向法官伸出拇指,弯曲两下,“秦法官,王某某是在向你表示感谢呢。”手语老师解释道,明白过来后,秦法官连连摆手,让手语老师传达,“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原来,黄沙法庭近日受理了一起特殊的民间借贷案件,被告王某某与毛某系一对聋哑夫妻,为全面客观地了解本案事实真相,充分保障聋哑人的诉讼权利,黄沙法庭特意从通山县特殊教育学校聘请了一名手语老师担任本案的翻译人员,为被告夫妻与承办法官、原告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
2019年,王某某与毛某想做点投资,但手头资金不够,便向朋友张某借钱。同为聋哑人的张某爽快的答应了二人的借款请求,并从自己的岳母阮某那拿了6万元借给了被告,同时被告向阮某出具了借条。刚开始被告还能按时付息,但在陆续偿还了一年的利息后,便再未还款,阮某无奈只能起诉至法院。
考虑到该案诉讼主体的特殊性,且案情简单、争议不大,为减少当事人诉累、尽快化解纠纷,秦法官并没有坐堂庭审,而是在征得原告诉讼代理人的同意后,对该案展开调解工作。
“不用担心,慢慢来,如果同意的话,您就比一个OK。”考虑到法律术语的翻译难度,被告夫妻的理解能力,在调解过程中,秦法官特意放慢语速,给予充足时间让翻译老师与被告夫妻交流。
“王某某说他们生活困难,前期给付的利息能不能用来折抵本金,且后期不再支付利息?”有了手语老师的加入,法官和被告夫妻实现了无障碍沟通,确保了被告夫妻的意思表达能够准确无误地反馈给法庭,但因原被告双方对借款利息问题未能达成一致,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后经秦法官的反复协调和多番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之前给付的利息不能用来折抵本金,但是可以分两年还清6万元本金,且之后不再计算利息。双方当场签署调解协议,一起特殊的民间借贷纠纷就这样圆满化解。